5月30日下午,由陶瓷綠色發展與智能製造聯盟、《陶城報》社共同舉辦的“2019中國陶瓷'一帶一路'合作峰會”在潭洲國際會展中心202會議廳舉行。圍繞陶瓷企業如何開拓海外市場,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鍾應洲與廣州市森大貿易有限公司國際總裁、科達(非洲)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延昌先生髮表主題演講。
2019中國陶瓷「一帶一路」合作高峰會活動現場
誰能拯救陶瓷產業的低迷困局?
陶城報社社長李新良主持本次峰會< /span>
當下,陶瓷產業持續低迷。相關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中國陶瓷磚出口呈現斷崖式的下跌。其中對非洲國家的出口下滑尤為明顯,2017年出口加納下降了48%;出口尼日利亞下降了65.6%;出口肯亞下降了41%;出口坦尚尼亞下降了37.5%。
而與此相反,中國製式的海外輸出-在非洲建廠,卻創造了「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獲利」的奇蹟。
●從世界看產業,融入全球資源的配置
身為科達海外業務負責人,鍾應洲作了《陶瓷資源的全球化再配置》主題演講。 「怎樣融入全球的資源配置?要突破思想觀念,立足世界看產業。」鐘應洲說。他認為,在新的情況下,若一直按照傳統的思路,只會越走越窄。
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鐘應洲
目前參與全球化竟爭,要在全球化競爭中搶佔一席之地,不是簡單的人走出去或產品賣出去,必須有配置資源的體系。鐘應洲從市場資源、人力資源、金融資源、技術資源和政策資源和「一帶一路」政策資源等6個維度,對陶瓷產業的全球化佈局深層邏輯解密。
「不能老是盯著成本,要盯著不同市場的利潤空間、毛利空間。」鐘應洲說。他談到,雖然在國外生產產品所花費的成本可能比中國還高,但是因為省掉了運費、關稅,以及各方面的中間費用後,毛利空間會比國內大。所以,只有突破傳統思維,從世界看產業,融入全球資源的配置中,陶瓷產業才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他把全球市場分為三類,分別為新興市場,發展中市場,以及已開發市場。根據三類市場的特點,鐘應洲採取了不同的操作模式,不同的策略去進行全球化業務的開拓。建立全球服務體系;發達的市場,則透過併購或是其他手段引進設備,彌補技術短板。
●因地制宜地開拓市場
作為最早進入非洲、南美洲等海外市場的國際貿易企業之一,廣州森大目前在非洲地區已搭建了超出過3000 個網點的建築陶瓷銷售網絡,並以快速發展在地化製造業的概念在加納、肯亞、秘魯等國建立了八個生產基地。 2016年,科達與森大合作成立科達(非洲)陶瓷,沈延昌先生出任總經理,在非洲大地上創造了」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獲利」的奇蹟。
廣州市森大貿易有限公司國際總裁、科達(非洲)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延昌
活動上,沈延昌發表《從非洲市場看中國陶瓷走出去的路徑》主題演講。雖然在開拓非洲市場上取得了卓越成績,但沈延昌也提出,開拓非洲市場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首先要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國情。 「非洲市場需求逐步多樣化,具有在地化製造能力的企業將擁有較強的競爭力。」他認為,非洲每個國家的消費能力和購買能力不一樣,要根據當地市場發展制定不同的商業規劃。
「大家看非洲市場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想像成中國。想像成中國,你就會走入迷思。」沈延昌說。另外,他也強調,要在非洲開拓市場,企業還要做好人才流失、融資困難的因應措施。
「森大模式」在非洲取得的卓越成績在沈延昌看來,最重要的一點是先市場後工廠,森大透過建立成功的銷售網絡,逐漸形成穩定的市場,並引進優秀的經銷商、代理商資源,形成了較好的競爭優勢。同時,採取以貿代工的方式,整合世界各地資源,進行全球採購,在非洲本土進行加工、銷售,以實現利潤成長。 「森大在非洲已經有比較好的銷售管道,合資工廠建起來之後,我們就停掉了國內瓷磚的出口,在非洲實現本地消化。」沈延昌說。
◆◆◆
隨後,森大採購專案負責人丁加興在現場向與會供應商發布了80餘項採購目錄,採購清單涵蓋陶瓷釉用原料、陶瓷色料類、化工料類、基礎釉類、熔塊類、生產耗材、設備及五金等。丁加興表示「我們加納和塞內加爾陶瓷廠,今年正式投產,因此今年採購需求量比較大,整個採購清單總額達2億多元,比去年採購金額高出30%~40%。」
陶瓷產業上游供應商與森大貿易採購部門現場對接
對於本次專案採購招標活動,丁加興表示,佛山市全球重要的陶瓷產業集散地,產業鏈完善,產業基礎好,無論是採購價格還是採購品質都非常滿意,舉辦這樣的活動對增進供應商與採購商之間的溝通和對話,促進陽光採購具有非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