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幕牆與岩板分會、中國建博會(廣州)、華夏陶瓷網聯合舉辦的中國建博會(廣州)岩板館系列活動的第二場-2021首屆建築裝飾岩板大會於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18.2論壇區圓滿舉行。
華岩品致副董事長郭聰、博德行銷中心總經理秦海勝、大角鹿瓷磚創始人南順芝、綠屋建科總工程師楊仟廈、金意陶集團KIAI金岩板行銷中心副總經理蘇光譜、雪狼岩板總經理林志軍、簡舍岩板創始人顧中飛,華夏陶瓷網總編輯老牛以及來自業界的精英等近200人出席。
▲活動現場
· 業界資深媒體人、華夏陶瓷網總編輯 老牛 span>
在主題演講環節上,老牛首先圍繞著《從陶瓷大板到建築裝飾岩板》分析了岩板在建築裝飾領域的定義和應用場景。老牛認為,不管是從媒體的角度還是企業經營者的角度,都有必要對建築裝飾岩板下一個定義。而且產品一定是升維的概念。
因為依照目前定義,岩板的基礎就是陶瓷大板,如果沒有升維概念,又憑什麼稱之為「岩板』呢?那建築裝飾岩板該如何去定義?
他認為首先是原料、設備、製程技術的升級;然後是規格,要從背景牆、護牆板、外觀、天花板、地板等角度去思考。
從這些面向去思考,建築裝飾岩板的規格應該是:大小≥900×1800mm、800×2600mm、800×2700mm、1000×2700m、1200×2800mm、1600×3200mm(最大)、1600×3600mm(象徵)...也就是說建築裝飾岩板最大的特徵是「大」。而厚度應該是3mm、6mm、9mm、12mm,太厚了也沒必要。
在設計施工方面可以一片到頂、密封舖貼、自由連紋,延展大氣,讓空間渾然一體等等....而這些效果是過去瓷磚所不能達到的。
使用場景也是升維的概念。老牛表示,建築裝飾岩板應該在一些大的高級空間使用,例如別墅豪宅,酒店大廳/過道,高端樓盤電梯間/樣品屋,商業空間、購物中心外立面等場景。
渠道上,岩板不能簡單地“瓷磚化”,和傳統的瓷磚渠道搶份額,否則,有點自己幹掉自己的感覺。因為岩板應該形成一個增量市場。 「瓷磚化」是一種偷懶的形為。因此在渠道上,應該要去搶佔牆布、牆紙、木板、人造板、塗料、石材等這些傳統裝飾材料的市場份額。雖然這些渠道過去瓷磚也有接觸但很少,現在就可以用建築裝飾岩板去觸及它。
他也提到了一個關鍵領域-組裝式建築,要做成部品。
(PS:相關內容,在從裝修材料到建築部品發現新大陸•2021岩板裝配式內裝應用高峰論壇系列內容中會有詳細呈現,敬請關注華夏陶瓷網微信公眾號)
老牛同時認為,現在定義的建築裝飾岩板是要跟過去的陶瓷大板,尤其是跟過去瓷磚區分開來,不然瓷磚和岩板真的就「一鍋粥」了。可能味道很好,但會失去方向。
他也總結:
1、岩板越具美感價值越具替代性;
2.不是「價格越低,岩板的替代性就越強」(鮑傑軍);
3.岩板應該建立、提昇在中高階板材市場的替代能力;
4、岩板應該以我為主建立通路並品牌化運作。
最後他也提醒各岩板企業,生產企業要掌握通路主導權,而不是被眼前的訂單牽引,此迷失了方向。老牛認為,整個2021年下半年開始,岩板將進入了一個調整期,整個調整期各方面都需要調整,節奏要慢下來,產能要降下來。通路開拓要有耐心,要更重視產品的設計,研發匹配各細分市場的需求。而對於岩板企業的領導者來說,也要解決產品經理的思維。
郭 聰:
先做好原本的基礎建設
岩板才能往更廣大領域出發
· 華岩品致副董事長郭聰< /span>
在《建築裝飾岩板產品與通路》主題演講中,郭聰談到,岩板的管道開拓還是要溯本求源,從產品本身出發,聚焦產品應用的領域與受眾。也要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從整個產業的發展態勢來探討材料的應用。
他表示,產品的特性往往是決定產品應用範圍的關鍵。而岩板,物理性能更優,具有大輕薄、承重、防滑等特點;成本性價比更高,即天然石材的質感,中端板式的價格;設計美感更強,紋理多樣,肌理更真實...因此岩板也是名符其實的「全空間應用王者」。
在這方面,郭聰以華岩品致為例,將岩板應用劃分為五個系統,即牆面系統(背景牆、護牆板、外牆乾掛),地面系統,檯面系統,櫃門系統(櫥櫃、酒櫃、浴室櫃、浴櫃),岩板成品家具。隨後他談到了岩板在國內外的市場開拓狀況。他表示,岩板在室內外的場景應用基本上被發掘了,但市場卻還未開拓。特別是室外的應用,在國外,岩板的室外使用率非常高,但在國內並沒有很多案例。而根據國外市場的室內外應用情況,岩板顯然佔據了建築裝飾領域市場的主要份額。
他也指出了這種尷尬處境的關鍵所在。郭聰認為,國內的岩板在建築裝飾領域的應用未能迅速擴大,歸根究底還是完整的工藝體系、設計體系、服務體系,以及業務流程沒能跟上。若是能夠建立完整的工程技術體系;符合標準化的安裝方法、鋪貼方法、快裝系統,成熟的配套系統,就能提高交付效率,降低配套成本,屆時市場份額自然會上升。所以在開拓通路之前,企業本身首先就要溯本求源,從基礎研究做起,建立並鞏固基礎體系。
這包含了以下五個點:
1、產品開發系統更聚焦,品類更細分、體驗更極致,同時要強調產品差異化;
2.設計賦能體系更複雜,要全通路,多維度,基於多元的消費場景,打造多元的消費體驗;
3.業務流程體系較規範,要有跟進標準;
4.行銷&培訓體係也要重視;
5.落地交付系統要能完整解決每個環節。
岩板的關鍵不在於產品標準,而是應用問題。例如要解決安裝痛點,空間設計痛點,如果解決了這些問題,頻道自然就會開啟。他也提到的一個關鍵問題,不管是什麼產品,最終客戶要的是一個成品,因此如何縮短工期,更方便的完成交付非常關鍵。而在現在階段,岩板企業應該靜下心來,思考做一些更務實,更開放的工作。
郭聰認為,如果每個企業都有決心、行動、以更具包容性的態度,更加協同、整合的精神出發,也必定會推動整個產業的集群發展,未來也能大大擴寬渠道和市場占有率.最後他表示,希望全產業都能一起來把岩板生態的基礎建設做得更好,為市場提供更真善美的岩板產品。這樣,未來才能真正的更好地向大家居市場進發,走向更廣闊的領域。
B
大咖對話
在第二輪的對話環節中,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了秦海勝、南順芝、楊仟廈、蘇光譜、林志軍、顧中飛等業內大咖,圍繞建築裝飾岩板的定義與市場方向展開了深入對話。
01
如何定義建築裝飾岩板,它應該應用在哪些地方?
老牛:
岩板經過了這麼久的發酵與發熱,我們現在再談岩板,你們對岩板有什麼新定義?如果存在建築裝飾岩板這樣一個詞,那又該如何定義它?
@秦海勝
我認為建築裝飾岩板比較是指規格方面,但目前還沒有很好的去做界定。從應用場景來講,例如內牆、地面、外牆這些,不同的場景要與過去傳統的陶瓷產品形成區分。從整個建築裝飾行業來講,我認為,規格在900×1800mm以上的叫岩板可能會更合適一點。
@南順芝
「建築裝飾岩板」這個詞我不理解。消費者家庭裝修,要嘛用磁磚,要嘛就用天然大理石,要嘛就是用岩板,這是材料互相替代的過程。那憑什麼選岩板?到底是規格大了,還是裝飾效果更好,還是價格便宜了?要從裝飾材料去理解岩板,在整個瓷磚進化過程當中,瓷磚規格越做越大,飾面效果越來越多。
@蘇光譜
岩板定位的問題,一個是從產品本身性能和標準做界定。另外從規格上,我個人覺得,2000mm以上界定為岩板,另外一個是加工性能必須是優於傳統磁磚。未來岩板要跟中高端石材和高端陶瓷搶佔市場,而不是一路走低,走到低端市場,這是我的理解。
@林志軍
我不認為瓷磚是岩板,從我內心來講,瓷磚就是瓷磚,岩板就是岩板。磁磚可以是饅頭,岩板是麵包。麵包可以超越饅頭,但是饅頭永遠不是麵包。個人理解岩板要超越瓷磚。我認為,產業要有基本底線,特別是作為生產廠家,岩板的配方就是岩板的生產體系,岩板的生產流程就是岩板的生產標準。至於裝飾岩板,要以裝飾人的標準或裝飾風格去衡量。也不能依照規格或其他傳統的說法,要依照設計師的要求,或是消費者的要求。
@顧中飛
岩板跟大板肯定是有差別的,用我非專業的講法,岩板首先是同色同坯,因為岩板要加工,要導邊。第二,岩板比較需要做一些加工,就應該要有加工屬性。每個企業或品牌,應該根據自己擅長的管道打造產品,建構服務體系,否則就會出現堰塞湖。上游製造端非常熱鬧,但是下游沒有打通,要思考產品符合哪些管道。
@楊仟廈
我本身是做工程設計的,從設計角度來說,區別建築岩板跟傳統磁磚,還是要從尺寸、規格的大小來定義。在設計上,不管是從外觀的帷幕牆裝飾一體化,或是室內裝修,尺寸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代表著一種美感。我個人想法,從尺寸來說,900×1800mm以上,不限定厚度,都可以定義為建築岩板。或者說,岩板就是一個商業用語,其實就是陶瓷大板,某一些性能針對不同的場合會做出不同的要求而已。例如岩板應用於建築帷幕牆,我們會提出彎曲強度,吸水率等要求。如果用於室內,例如組裝式整合牆板,會針對抗污、耐滑,特別是公共建築,耐污性會要求比較多,但是對於其他的力學性反而要求不多。
02
如何解決加工安裝問題?
老牛:
如果建築裝飾岩板定義為900×1800mm,或1200×2400mm以上,應用上會出現哪些難題?我們該如何解決建築裝飾岩板安裝落地問題?
@楊仟廈
現在岩板應用主要是兩個方面,按建築分類,第一個是建築外立面,建築幕牆跟建築保溫裝飾一體板。這一塊加工落地,蒙娜麗莎的綠屋建科一直是把它做成一種部品、部件的思路,在做工程設計和安裝。蒙娜麗莎也是業界最早實現超高層帷幕牆施工設計的企業。室內這一塊,主要是和裝飾行業定制企業,做集成牆板。
@秦海勝
博德在2002年成立的時候一直專注於精工玉石研發和生產,精工玉石落地要求所有的客戶必須具備加工能力,核心客戶裡面100%都擁有水刀加工廠。岩板推出後,我們與外部加工設備業者合作,形成了一套針對岩板加工的系統。我們客戶的加工廠也進行了升級改造。所以對於岩板,在裝飾領域也好,包括工程也好,家裝也好,加工應用都顯的游刃有餘。
@南順芝
我們要創造一個新規格,在8月發布,這個規格是最適合家裝。也不需要投入很多加工安裝,就是從產品端解決加工落地。
@蘇光譜
金意陶岩板現在提出三個好,要做“三好岩板”,好設計,好質感,好加工。好加工,是我們現在已經在建造一個自己的加工中心。另外,未來在市場,在開拓通路的時候,也對經銷商系統提出一個要求,要在當地有一個小型的落地加工廠。
如何連結呢?如果是批量性,工程類的,就由總部來加工,因為效率高,速度快。如果是批量小的,或者難度沒有那麼高的就在當地加工。我覺得未來的業務人員,不只是賣磚的,還要懂行銷,對接管道,對接客戶,懂加工,甚至還要懂施工。即使自己上不了手,理論方面要講清楚。
@林志軍
目前雪狼只招有加工廠,有加工能力的客戶。第二步在全國重點城市做一個加工示範的點。
@顧中飛
我們做了一個案例,在這個案例中,我們最害怕遇到兩個難題:第一,業主方要求現場施工,根據現場尺寸現場切割。第二,岩板的施工沒有驗收標準,很怕甲方最後說標準不好要進行返工。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做了幾件事情,跟專業鋪貼團隊合作,其次聯合美國專業輔料品牌,同時把工廠售後研發團隊、自己的團隊全部安排在現場。最後這個工地到順利交付。我們也在探討城市營運中心,城市營運中心可能會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把岩板的倉儲前移,第二個是具備簡單的加工能力。然後再配套我們合作的專業輔料落地施工團隊,基本上就可以了。
老牛總結:
岩板「堰塞湖」是暫時的
企業應基於自身禀賦順勢發展
最後我總結一下,我一開始是抱著一個任務來的,就是要搞清楚有沒有建築裝飾岩板,建築裝飾岩板如何定義,要解決什麼困難。
事實上我發現,經過交流,在對岩板的認知上,大家還是有很大的分化。
例如,蒙娜麗莎楊總認為岩板是行銷名詞,南總認為是行銷名詞,岩板就是典型的認知大於事實。他認為,當消費者、通路全產業都叫岩板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順應它。但是我發現南總順應是順應,但還是按照自己超耐磨瓷磚的邏輯來做,看上去顯得非常的謹慎,他沒有按照岩板是一片藍海,岩板無所不能的邏輯去佈局岩板。有些東西可能是在說,有些東西可能是在做,說與做之間怎麼平衡,今天,我們面臨岩板確實存在這樣一個問題。
關於談到加工落地的問題,包括南總、林總也提到一個問題。每個企業先天的稟賦是不一樣的。博德加工落地沒問題,蒙娜麗莎從2007年已經在幹很多裝配式部品,而南總說自己控制,不讓規格一下子無限膨脹,從而確保每片岩板一兩個人就可以鋪。金意陶透過品牌影響力能夠招募到更好的岩板經銷商,雪狼也是這樣的,招有加工能力的人,不去做教育訓練的工作。
2021年下半年,我們對岩板真的要有信心,因為我們陶瓷業人太多了,聰明的人太多了,高手也太多了,一定會按照自己的邏輯去理解岩板,然後把岩板一步一步往前推。岩板看起來迅速由藍海市場變成了紅海市場,其實不然,藍海市場依然存在。岩板目前的「堰塞湖」是暫時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做,尤其是如何穩健的去推進落地安裝技術創新與研發。這樣,才能真正把岩板帶進一個真正的藍海市場。
合照